一是加强后勤服务市场准入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和市场成熟情况,分领域、有计划地引进社会企业参与学校服务,严格审核引进企业的资质、诚信、业绩等,对公益性要求高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等后勤服务项目,不得交与个人承包经营;依法签订各项合同,规范服务经营行为;处理好引进社会企业和学校原有后勤实体的关系,确保各服务企业和实体有序、公平竞争。
二是加强后勤服务质量过程监控。进一步加强校内餐饮服务、宿舍管理、校园环境等项目各环节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建立有关工作纪录、检查、反馈、改进的配套制度,提高服务工作和质量的可控度。
三是加强学生食堂主副食品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坚持学生食堂主副食品大宗物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小额零星物资定点采购、质量监管制度,依靠政府监督部门和市、校两级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调控主副食品原料的质量和价格。主副食品采购实行采购发票、质量证书、入库验收“三合一”登记报销制度,采购情况要向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或委托监管单位备案;学校或委托监管单位要对后勤服务单位采购物品的质量、货源等情况进行查验。
四是完善后勤服务价格核算和审查机制。规范竞争和市场配置的作用,努力稳定学校服务价格;各类高校根据学校市场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落实对高校学生食堂等学生生活项目“零租赁、公益补贴”的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直接关系师生校内生活指数的价格变动应经学校审核。
五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监控。聚合本校后勤、人事、保卫、学生工作、医疗等部门力量,形成后勤服务安全卫生监控网络;加大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人、财、物投入,督促后勤服务企业和实体以学校食堂、宿舍为重点,把防火、防食物中毒、防安全事故的工作落到实处。
六是完善对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和实体经营决策的监管。学校组织有关责任部门,按照国有资产使用规定和各自管理权限,引导和规范后勤服务及经营行为,通过管委会、理事会、董事会、联席会等对服务企业的“三重一大”项目提出建议和意见,避免投资失误或发生有损师生利益的行为。
七是加大学校整体调控力度,确保后勤服务市场的平稳发展。学校依托市场,实施粮、肉、油等主副食品的实物和合同储备;发挥校内优惠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并运用经济手段,整体布局后勤市场,盘活后勤资金,以价格稳定期补贴价格波动期,以赢利性项目补贴非赢利性的项目,平衡市场性价格波动。
八是发挥校内后勤实体在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基础作用。建立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核心人员培养、引进机制,把重要管理与技术岗位纳入学校组织、人事管理系统;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做好工资调整和福利统筹工作;引导后勤实体和人员逐步从服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化,发挥高校后勤载体与学校后勤实体在防范市场风险和提高服务水平中的平衡及托底作用。
九是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展师生满意度的研究和测评,全面准确地掌握服务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师生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促进企业和实体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责任追究、专项保险和损害赔偿制度。
十是加强后勤管理的反腐倡廉工作。建立惩防机制,对项目招标、物资采购、代购代销等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和重要人员,切实加强专项监督;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有关单位和人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本校后勤劳动人事、财务税收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确保后勤各项工作合法规范。
信息来源:教育部简报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