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是春夏之交, 也正值 “五一”休假期,应重点注意:
1.手足口病;2. 食物中毒和其他肠道传染病;3.蜱虫、螨虫叮咬。
一、注意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
2. 疾病特点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 预防要点
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加强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新鲜;
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4. 接种疫苗/正规治疗
二、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表现为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
做到五要、五不要。
如果出现频繁腹泻,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去就诊。
五要
VS
五不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海产品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有症状要就诊。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污染物不要碰。
三、野外游玩
防止蜱虫、螨虫叮咬
五月份风和日丽加上五一假期,适合市民外出野外游玩,但需防止野外草地中的蜱虫、螨虫叮咬,市民应提高警惕,多加防护。
1. 预防要点
1
外出野外活动时应扎紧领口、袖口、裤管口,皮肤外露部位涂驱避剂等;
2
避免在草丛、河边和灌木丛下坐卧休息;
3
避免在杂草灌丛中晾晒衣被,回来后要及时拍打衣物,并换衣洗澡。
外出归来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并发现身上有焦痂或溃疡,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有野外活动暴露史。
2. 典型虫媒病
蜱虫、螨虫叮咬引起的疾病常见有恙虫病、新布尼亚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等。
| 疾控牛博士小结 |
五月份,气温已经全面回升,雨水充沛,不仅适合外出游玩,也是病原菌活跃的时节。所以外出踏青和旅游的市民应注意防治螨虫、蜱虫叮咬,同时注意集体食堂的饮食卫生,避免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儿童主要应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供 稿 | 传防所
小 编 | 冯宏伟
审 校 | 健康教育所